第42章 中国的隋唐时代

作者:[英]赫伯特·乔治·威尔斯 | 字数:896
  公元5世纪到公元8世纪这400年间,蒙古民族不断向西扩张。阿提拉率领的匈奴人只不过是这次冒险的先驱者,他们最终带领蒙古人在芬兰、爱沙尼亚、匈牙利和保加利亚定居下来。这些地方直到今天还生活着他们讲类似突厥语的后代。事实上,蒙古的游牧民族在欧洲、波斯和印度的雅利安文化中扮演的角色,和十几个世纪以前的雅利安人在爱琴文明和闪米特文明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一样的。

  突厥人在中亚扎了根;在波斯,很多人当了官吏或雇佣军。安息人已经走下了历史舞台,融合为波斯的普通居民。在中亚的历史中已不再有雅利安游牧民族,取而代之的是蒙古人。

  公元2世纪末,严重破坏了罗马帝国的大瘟疫同样瓦解了中国的汉朝。中国开始了国内**和匈奴入侵的时代。但是中国正在复兴,并注定比欧洲更快、更彻底。公元6世纪末前,在隋朝的治下中国重新统一。在赫勒克留时代,唐朝取代了隋朝。它的统治标志着中国又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

  公元7世纪到公元9世纪,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定、最文明的国家。汉朝推进了中国的北方边界,而隋朝和唐朝则向南方扩展它的文明,中国开始拥有和今天差不多的领土。事实上,在中亚,它到达了更远的地方,最后到达波斯和里海。

  新崛起的中国与汉朝时的古老的中国有着很大的不同。一个新的、更有活力的文学流派出现了,这是一个伟大的诗歌复兴的时代;佛教改变了人们的哲学和宗教思想;艺术作品、工艺技巧以及所有使生活愉快的东西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人们开始饮茶,木版印刷术也开始出现。在这几个世纪里,欧洲和西亚的人口不断减少。他们生活在茅屋、城墙矮小的城市或是蛰居在恐怖的强盗的城堡里;与此同时,在中国,人们则过着稳定、繁荣、安详的生活。当西方人的思想因神学思想的蒙蔽而变得黯淡时,中国人的思想则是开放、宽容和不断追求进步的。

  唐太宗是唐朝早期的皇帝之一,他于公元627年即位,这正是赫勒克留在尼尼微取得胜利的那一年。他接见了赫勒克留的一位使者,这位使者可能是希望在波斯的后方寻求到同盟者。波斯则派来了基督教传教士的使团(公元635年),他们获准向唐太宗讲解他们的教义,唐太宗还审查了他们的《圣经》的中译本。最后,他宣布承认这个陌生的宗教,并允许建立教堂和修道院。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