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见利忘义
作者:新课标研究组 |
字数:6038
J
见利忘义
出自《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形容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
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死后,大权落到吕后手中。吕后安排自己的侄子吕广和吕禄执掌国家大权,为窃取刘家的天下做准备。吕后病死后,吕氏兄弟加快了夺取刘家天下的步伐。
太尉周勃和皿相陈平眼看吕氏兄弟的阴谋就要得逞了,心中痛苦不堪,就定下了诛灭吕氏家族的计策。朝廷的兵符掌握在吕禄手中,为除掉吕禄,他们找到吕禄的好朋友郦寄,威胁郦寄引出吕禄外出打猎,吕禄上当后,周勃便从他手中夺了兵符,控制了军队,随后就把吕氏家族全部诛灭了。郦寄因为立了大功,被封为曲周侯。
井底之蛙
出自《庄子·秋水》。比喻见识短浅、思路狭窄的人。
一只青蛙住在一口废井里。有一天,它在井边遇到了一只从海里来的海龟。
于是,青蛙就对海龟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快乐!高兴时就在井栏边跳一阵,累了就回到井里睡一觉,或者舒舒服服地把全身泡在水里,又或者在软绵绵的泥沙中散步。我是这个井的主人,在这井里自由自在,那些蝌蚪和鱼虾同我相比,简直差得太远了!你为什么不常到井里来玩呢?”
青蛙的话引起了海龟的好奇心,海龟打算到井里看看,但它却连脚都伸不进去。它觉得很可笑,就把大海的情形告诉给青蛙。他说:“你看过大海吗?大海辽阔宽广,水深千丈,不受旱涝影响。住在大海里才叫真正的快乐呢!”
井蛙听了海龟的一番话,愣在那里什么话也不说了。
江郎才尽
出自《南史·江淹传》。江郎的文才没了。常用来比喻创作思维减退。尽:完,没了。
南北朝时期,江淹年纪轻轻就已经成了当时有名的文学家。别人读到他的诗和文章时,没有不赞叹称好的。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文章不但没有进步,反而退步了很多。他写的诗和普通人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以前下笔如有神的感觉也渐渐消失了。
当时的人们都为他感到惋惜。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坐船停在禅灵寺的河边,梦见了一个叫张景阳的人,向他讨还一匹绸缎,他就从怀中取出几尺绸缎还他。因此,他的文章以后便不精彩了。还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睡午觉时梦见一个叫郭璞的人,向他索要一支笔。江淹听后就从怀里取出一支五色笔来还他。从此以后,江淹再也写不出什么好的文章了。
举棋不定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举起棋子不知下一步该怎么走。常用来比喻遇事犹豫不决,缺乏主见。
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孙文子和宁惠子不满国君卫献公的残暴统治,发动军事政变,废掉了卫献公,立公孙剽为新君,就是卫殇公。卫献公逃到齐国去了。
宁惠子去世前感到良心不安,就派儿子宁悼子迎回卫献公。这个消息被献公知道后,献公急忙派人联系宁悼子,允诺给他**厚禄,请他帮助自己复位。
有人劝告宁悼子说:“做事情要前后一致,你们宁家一会儿赶走国君,一会儿又要迎他回来,变得也太快了。这就像下棋一样,棋手下棋如果举棋不定就会失败。您如果轻率地处理这件事,恐怕会招致大祸的。”
宁悼子想独揽朝政大权,就迎回了献公。卫献公是个记仇的人,他回国后马上杀了宁悼子全家。
近水楼台
出自宋朝俞文豹的《清夜录》。比喻因近便而得到优先的机会。人们有时也用它讽刺一些人借职务之便为自己或亲近的人占得便宜。
范仲淹做杭州知府时,积极为百姓做事。他手下很多人与他一起同甘共苦,因此得到提拔重用的机会。有个叫苏麟的官员因为到外地办事,错过了升迁的机会,于是就给范仲淹写了一首诗:“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范仲淹看过诗后,明白了苏麟诗中的含义,就找个机会提拔了他。
鸡犬不宁
出自唐代柳宗元的《捕蛇者说》。连鸡狗都不得安宁。形容骚扰得十分厉害。宁,安宁。
有一个姓蒋的人,祖孙三代以捕蛇为业,他的祖父和父亲都被毒蛇咬死了,可是他仍然坚持捕蛇。柳宗元问他:“既然捕蛇这么危险,你为什么还要继续以捕蛇为业呢?”
那个人回答说:“虽然捕蛇很危险,但与种田相比要强得多。我的很多邻居,不是被逼走,就是搬到别的地方去了。他们离开是因为差役经常到乡下催交赋税,而那赋税又多得惊人。每个种田人都害怕他们,就是连鸡狗也不得安宁。我们这些捕蛇的人,每年只要捕几条毒蛇就行了。所以说我宁肯被毒蛇咬死,也不愿改行做其他事情!”
家徒四壁
出自《汉书·司马相如传》。家里只有四面墙壁。形容家境非常贫寒。徒:只,仅。壁:墙壁。
西汉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家境贫寒,生活十分艰难。临邛县令王吉是司马相如的朋友,经常想方设法帮助司马相如。
一天,王吉邀请司马相如到大财主卓王孙家里赴宴。卓王孙见县令王吉对司马相如很敬重,越发觉得司马相如不同凡响,于是便邀请司马相如弹琴助兴。司马相如落落大方地弹奏起来,当时在场的宾客们都被他的琴艺所吸引,就连不通文墨的卓王孙也很高兴。
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在家守寡,她十分热爱音乐,听说府里来了一位精通琴艺的宾客,就躲在屏风后面偷偷欣赏。她很快便被司马相如的音乐打动,对司马相如产生了爱慕之情。司马相如无意间看见貌美如花的卓文君,便对她倾慕不已,于是就弹奏了一曲异常动听的《凤求凰》。卓文君顿时明白了司马相如琴声所表达的意思,当天晚上就与司马相如私奔了。他们怕卓王孙会带人追赶,就逃向司马相如的老家。
回家之后,卓文君发现司马相如家里非常贫困,家里穷得只剩下四面墙壁。尽管如此,她还是毅然决然地与司马相如结为夫妇。
箭在弦上
出自《太平御览》。比喻情况非常紧迫,事情到了不得不做的时候,或话到了不得不说的时候。
陈琳是著名的文学家,很有才华,写得一手好文章。他生逢乱世,为了糊口,就在袁绍手下担任书记官,负责为袁绍写一些文书。袁绍有吞并天下的野心,为了从曹操手中夺回汉献帝以号令各路诸侯,袁绍打算发兵讨伐曹操。袁绍让陈琳写了一篇《为袁绍檄豫州》的檄文,声讨曹操的罪恶。在檄文中,陈琳历数曹操的种种罪行,并辱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
曹操读过檄文后,觉得陈琳的文笔犀利至极,整篇文章具有一种令人不得不服的强大气势。他在心里暗暗称赞陈琳的确是个难得的人才,只可惜落在袁绍手中,难以施展才智。
后来,曹操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袁绍,降获了陈琳。曹操责问陈琳说:“你为袁绍写的檄文,把我的祖宗三代都骂了一遍,这是不是太损了?”陈琳回答说:“当时的情况是箭已经搭在弓弦上,不得不发射出去。我只是为当时的主人尽全力做事而已。”
曹操觉得陈琳当时只是被形势所逼,又认为陈琳是个难得的人才,就没有追究他的罪责,还把他封为司空参谋祭酒。
鞠躬尽瘁
出自《后出师表》。指小心谨慎、尽心尽力地去工作,一直到死为止。鞠躬:小心谨慎的样子。瘁:劳累。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采取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国日益强大起来。他感觉到条件已经成熟,于是就统率三军,大举进攻魏国。他对刘禅有些不放心,就在出师前给刘禅上表,劝告刘禅要赏罚分明,亲贤臣、远小人,广开言路,以恢复汉室江山。那篇表章被称作《前出师表》。
由于各种原因,第一次北伐失败了。诸葛亮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他在几年后再次决定出兵北伐。朝中的很多大臣胆小怕事,坚决反对出兵北伐。面对这种局面,诸葛亮再次给刘禅上表,详细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形势,阐述了蜀汉和魏国的关系,指出不出兵北伐只能坐以待毙,同时表达了他一心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
诸葛亮上奏的第二道表章,被人称为《后出师表》。
噤若寒蝉
出自《后汉书·杜密传》。形容胆小不敢作声。
杜密是东汉人。他本是朝廷官员,后来被革职。回到家乡后,他依然保持刚正不阿的本色,非常关心郡里的事务,经常向太守提意见。不久后,原在外地当过太守的刘胜辞官回家。刘胜回家后闭门谢客,对家乡的事情漠不关心。他们二人的表现形成很大的反差。
太守王显反感杜密的行为,就找机会在杜密面前说:“刘胜太清高了,别人推荐他做官他不去,又从不多管闲事。”
杜密是个聪明人,怎能不知道王显话中的意思。他说:“刘胜深得太守礼待,本应该为国为民多做些好事,可他却只顾着自己的名声,像冷天的知了一样一声不吭,这样做太不对了。我不同于他,我为太守提意见,只是为了让百姓过得好些。”
王显感到很惭愧,对杜密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观。
嗟来之食
出自《礼记·檀弓下》。指带有侮辱性的或不怀好意的施舍。嗟:不礼貌的招呼声,相当于现在的“喂”。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闹了大旱,连续好几个月都没有下雨,地里的庄稼都枯死了。当时连年不断的战争本来就让百姓没有好日子过,这场大旱又加重了老百姓的灾难。那些穷人们,为了活命,只能吃草根树皮度日。而富人们仍旧锦衣玉食,无忧无虑地过着日子。
有个叫黔敖的富人,天天大吃大喝,铺张浪费。他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因为家里粮仓中堆积的粮食足够他吃十年的。尽管如此,他宁可把粮食糟蹋浪费掉,也不肯拿出一些救济那些吃不上饭的百姓。他的仆人看到满街的穷人后,劝他拿出一些粮食分给灾民,那样就可以获得好的名声。
黔敖是个贪图名声的人,他觉得拿出一些粮食来也不会有多么大的损失,于是就听从仆人的劝告,把粮食做成窝头施舍给穷人。当穷人来到他家门前时,他总是说:“喂!叫花子,过来吃窝头。”见围在门口的穷人很多时,他就故意把几个窝头扔向空中,让那些穷人去抢。
一天,一个穷人来到了他家门口。那个穷人好像很多天没吃上饭了,已经瘦得皮包骨头了。黔敖看见后,拿出几个窝头,像往常一样说道:“喂,过来吃吧!”没想到那个穷人很有骨气地说道:“把你的东西拿走吧,我就是饿死了,也不会吃嗟来之食的!”
竭泽而渔
出自《吕氏春秋·义赏》。原意是把池塘里的水淘干后,再捉鱼。比喻做事只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不计后果。
春秋时期,弱小的晋国与强大的楚国在城濮交战。晋文公问狐偃如何才能战胜强大的楚国。狐偃用欺骗敌人的办法作答。晋文公对雍季说了狐偃的意见,雍季极力反对狐偃的办法,但他却又提不出更好的办法,也只能表示同意。
他说:“放掉水池的水捉鱼,一定能捉到很多鱼,但是第二年就捉不到鱼了;把树林中的树木烧光再去打猎,一定能够打到很多猎物,但是到了第二年就没有猎物可打了。打仗最终靠的还是实力,用欺诈的方法或许可以取胜,但却不是长久之计。”
晋文公采用了狐偃的办法取得了胜利。回到晋国后,晋文公封赏有功之人,把雍季的功劳排在狐偃之上。有人不明白这样做的原因。晋文公说:“狐偃的建议只能让我取得一时的胜利,而雍季的见解有永久的价值,所以应当重赏雍季。”
解衣推食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别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别人吃。形容对人热情,慷慨地给予关心和帮助。
楚汉战争时期,汉王刘邦手下大将韩信英勇无敌,多次打败西楚霸王项羽,为刘邦立过很多大功,深受刘邦的赏识。
项羽在与韩信的对抗中吃过很多次亏,所以对韩信也颇为忌惮。项羽觉得,汉军阵中有韩信存在,他若想打败刘邦,实现一统天下的伟业恐怕会很难。他为此忧虑不已,寝食难安。这时,有人建议用**厚禄引诱韩信归顺楚国,项羽觉得这个办法虽然不一定能成功,但也可以尝试一下,于是,他派武涉前往汉营游说韩信。
武涉来到汉营,对韩信说:“将军智勇双全,无论哪方面才能都不逊于刘邦,为什么甘心做他的奴仆呢?您现在拥有齐地,如果自立为主,足可以威震天下。即使将军不愿自立为王,与西楚霸王项羽合作也是十分明智的选择啊!”
韩信听后,生气地说:“当年我追随项王时,我的建议他从来没有采纳过。而自从我归附刘邦以来,他把全部兵马都交给我指挥,对我像亲兄弟一样,把他的衣服给我穿,把他的饭食给我吃,对我恩重如山,我怎么可能背叛他呢!”
寄人篱下
出自《南齐书·张融传》。寄居在人家篱笆下面。原指写文章一味因袭,不能自成格调。现在用来比喻依附别人、不能自立的处境。寄:依附,依靠。篱:篱笆。
南北朝时期,南齐太祖萧道成没有做皇帝之前,结识了一个叫张融的读书人。张融个子很小,长得也很难看,但他极具才华,性格孤僻,走起路来总给人一种豁达坦荡的感觉。
萧道成很欣赏张融,所以尽管他的身份由大臣变成了皇帝,但是他始终把张融当成好朋友,经常和张融一起讨论艺术方面的问题。
有一天,萧道成在和张融讨论书法时,客气地指出,张融的书法缺少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法度。这样的评价让张融有些不满意,他反驳说:“人们都说我缺少二王的法度,但二王的字体里不也缺乏我的法度吗?”
张融在写文章方面始终倡导要有一定的独创性,要能够体现自己的风格。他在《门律自序》中写道:“男子汉大丈夫写文章就应该像孔子删编《诗》、《书》,制订《礼》、《乐》那样,发扬自己的创造性,为什么要一味地模仿他人,像鸟雀那样寄居在人家的篱笆下呢?”
骄兵必败
出自《汉书·魏相传》。骄傲的军队必定打败仗。
汉朝时,汉朝军队经常和匈奴的军队发生战争,侍郎张吉夺得车师国后,匈奴又派骑兵袭击车师国。
汉宣帝为此苦恼不已,便召集大臣们一起商议如何处理此事。将军赵充国提议出兵攻打匈奴,狠狠地教训他们一顿,使他们不敢再骚扰西域。
丞相魏相认为那样做不妥,他向宣帝进言说:“匈奴近年来一直与我朝和平相处,如果因为车师国的事情便贸然出兵,那于理不合。目前边境上的百姓度日艰难,如果我们这时又和临国发生战争,他们的日子会更不好过的。况且,我们国内也出现了很多不良状况,我觉得当务之急是要整顿朝政,重用人才,解决国内的问题。如果我们一定要出兵的话,即便打了胜仗,也会后患无穷。仗着人多势众而向外邦炫耀武力,就是骄横的军队,军队骄横肯定会失败的。”
汉宣帝觉得魏相的话有道理,便采纳了他的意见,没有出兵攻打匈奴。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出自明朝刘基的《诚意伯集·卖柑者言》。外表非常漂亮,像金玉,内里却是破烂的棉絮。比喻虚有其表,实质很坏。
元朝末年,刘基有一天在集市上看到一个小贩在卖橘子。当时早已经过了橘子的成熟期,怎么还有卖橘子的呢?刘基觉得奇怪,就走过去仔细瞧了一下。只见那橘子外表光泽鲜亮,黄澄澄的很是讨人喜欢。刘基很高兴,就花了很贵的价钱买了几个回去尝鲜。刘基把橘子剥皮之后才发现,原来里面的果肉都干了,根本就没法吃。刘基觉得上当了,就去找那个小贩理论。
卖橘子的小贩却口气轻松地说道:“我卖这种橘子都卖很多年了,从来没有人和我理论,只有您来找我了。现在这个世界上的骗子实在太多了,我和他们相比,实在是差得太远了。那些戴着官帽、穿着官服的朝廷大臣们,虽然表面上看起来风采不凡,但他们真的能为百姓做事吗?他们个个吃着山珍海味,喝着琼浆玉液,穿着华衣美服,骑着高头大马,装出一副仁义君子的样子。其实,他们都像我卖的橘子那样‘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啊!”
刘基听了小贩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也就不再和他计较了。
精卫填海
出自《山海经·北山经》。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努力奋斗。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
传说很久以前,炎帝有一个叫女娃的女儿,长得眉清目秀,活泼可爱。炎帝把她当成掌上明珠一般看待。
有一天,女孩到东海去玩。正当她玩得很开心的时候,大海上风云突变,一会儿就形成了一阵强烈的风暴。她来不及逃跑,幼小的生命被邪恶的风暴无情地吞噬了。
女孩死后,她的魂魄变成了一只小鸟,名字叫做“精卫鸟”。她痛恨大海吞噬了自己的生命,就每天从西山衔一些小石子或者树枝,一次又一次地投入大海,想用这种方法将大海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