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同流合污
作者:新课标研究组 |
字数:3812
T
同流合污
出自《孟子·尽心下》。原意是言行同不好的风俗、世道相合,后来指随着坏人一起做坏事。
孟子对他的学生万章说道:“孔子很讨厌那些乡原。”
万章有些不明白,于是问道:“乡原是什么样的人呢?”
孟子回答说:“乡原就是那些一贯讨好奉承别人的人。他们经常被大家公认为好人,但实际上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好人,而是口是心非、伪善欺诈之徒,因此,孔子不但讨厌他们,而且还把他们看作是道德的破坏者。”
万章还是不太明白,又问道:“既然大家都说他是个好人,那他的表现一定很好,那就应该是个好人。孔子为什么要把他看成道德的破坏者呢?”
孟子答道:“这种人与不好的风俗同流合污,表面看起来很不错,受人们的喜欢,其实他们什么好的作用也没有。更可恶的是,他们的外表给人造成假象。所以孔子把他们看成道德的破坏者。”
天衣无缝
出自《灵怪录·郭翰》。原意是,仙人的衣服没有缝。后来人们用它比喻事物完美自然、细致周密,没有任何漏痕可寻。通常用它比喻文章写得十分周密、严谨、完整,找不到什么漏洞和破绽。
唐朝时,有个叫郭翰的年轻书生,他能诗擅画,为人幽默诙谐。一个盛夏的傍晚,郭翰坐在树下乘凉,忽然见天空白云舒展,明月当空,清风缓缓吹来,整个院子里飘满了芳香气息。这时,一位美丽的仙女含笑站在郭翰面前。
郭翰彬彬有礼地问道:“小姐,你是谁,从哪里来啊?”
仙女回答说:“我是织女,从天上来。”
郭翰不相信她真的是天上的织女,于是又问了很多问题。尽管织女尽力回答,但仍旧无法令郭翰相信。
最后,织女为证实自己的身份,让郭翰看她的衣服。郭翰仔细观看,发现织女的衣服上没有一条衣缝,于是便问道:“你的衣服为什么一条缝都没有啊?”
织女回答说:“我是天上的神仙,穿的是天衣,天衣是没有衣缝的。”
铁石心肠
出自《隋书·敬肃传》。心肠像铁和石头一样**。形容人不容易被感情所打动。
隋炀帝杨广登基后,任命司隶大夫薛道衡考察天下所有的官员。薛道衡接到命令后,非常认真地考察了一番,之后把结果报告给杨广。他对卫州司马敬肃的评价是:“心如铁石,老而弥笃。”意思是说他的心肠如同铁石一样**,办事越来越干练成熟。隋炀帝听后非常高兴,对敬肃也更加器重了。
朝中宠臣宇文述就是卫州人,他经常贿赂卫州的父母官,还经常给敬肃写信,请敬肃帮他保护家乡的亲戚朋友。敬肃收到书信后,总是直接把信退给送信的人。送信的人由于害怕遭到宇文述的责备,所以一直没有向宇文述报告这件事。宇文述的亲友仗着宇文述的势力,经常胡作非为,欺压百姓。敬肃查清他们的罪行后,不顾宇文述的情面,把他们全都抓进监狱。宇文述因此记恨敬肃,常常在隋炀帝面前说敬肃的坏话,敬肃也因此没有得到提升。
天罗地网
出自元朝李寿卿的《伍员**》。天空地上布满的网。比喻十分严密的包围,让人不能逃脱。罗:捕鸟的网。
春秋时期,楚国大臣伍奢是太子建的老师。他是个忠义之士,对楚王听信费无极的谗言,将太子妃据为己有的行为十分不满。
费无极是个奸佞小人,他惧怕伍奢会和太子建联合起来对付他,所以就进谗言劝说楚王囚禁了伍奢,还打算害死太子建。
太子建见势不妙,连夜逃向樊城,找到伍奢的儿子伍子胥,把费无极陷害伍奢的事情告诉给伍子胥。这时,费无极不知道伍子胥已经收到了消息,派费得雄去樊城骗伍子胥进京,以便杀了他斩草除根。
当费得雄赶到樊城时,伍子胥故意问他:“不知道我父亲最近身体怎么样?”
费得雄答道:“你的父亲身体很好,楚王因你立了大功,打算把你召回京城重重地封赏你!”
伍子胥听后,生气地说道:“要不是太子前来告诉我实情,我就中了你们的天罗地网,想逃也逃不掉了。”说完,伍子胥狠狠地打了费得雄一顿,之后便弃官而走。
后来,伍子胥跑到吴国,得到了吴王阖闾的赏识,被封为大夫。伍子胥借助吴国的势力,最终打败了楚国,为家人报了大仇。
弹冠相庆
出自《汉书·王吉传》。比喻即将做官,互相庆贺。有时也仅指相互庆贺。弹冠:弹去帽上的灰尘。
西汉时,琅琊才子王吉很有学问,人品也很好,可是他仕途总是不顺,得不到朝廷的重用。为此,他苦恼不已,经常为自己的命运而叹息。后来,汉元帝登基,王吉一下子被提拔为谏议大夫,成为朝廷的重臣。
贡禹是王吉的好朋友,他和王吉有着同样的人品和学识,也有着同样不幸的命运。他得知王吉被重用的消息后,高兴极了,认为自己很快也会得到重用。于是,他把官帽找出来,弹去厚厚的灰尘,准备将来做官的时候戴。果然,不久后朝廷就任命他担任重要官职。
痛心疾首
出自《左传·成公十三年》。形容伤心痛恨已经到了极点。疾首:头痛。
春秋时期,秦、晋两国因为边界问题发生了纠纷。两国为平息事端,就在令狐会盟,并订立了盟约。秦桓公回国后马上背叛了盟约,他邀请晋**队和自己一起出兵攻打秦国的邻国白狄。晋国觉得自己国家既然和秦国订立了盟约,自然应该互相帮助,于是就同意出兵。可是秦国却派人对白狄说,晋国要发兵攻打白狄,只有依附秦国才能够抵抗晋国。
晋厉公听说这件事后勃然大怒,认为秦桓公是一个阴险的小人,就派人去和秦国断交,并严厉指责秦桓公说:“各国诸侯如今都知道秦国唯利是图,不守信用,所以都痛恨到了极点,都表示要和晋国结交。现在我们的军队做好了准备,如果秦国和我们盟誓,就可以退去各诸侯的军队,否则,我们各诸侯国将共同对付秦国。”
秦桓公狂妄自大,根本没有把这件事看得太严重。后来,晋国联合各诸侯国大败秦军,秦桓公为此付出了深重的代价。
螳臂当车
出自《庄子·人间世》。螳螂举起前腿企图阻挡车子前进。比喻不自量力或抗拒不可抗拒的力量,必然导致失败。
有一次,庄子坐着马车出去办事,途中发现有一只虫子在大路中间慢慢地爬着。庄子觉得它虽然个头不大,却也是一条生命,不能轻易地被杀掉,于是急忙叫车夫停车,给那只虫子让路。马车停下后,很久都没有移动。庄子就问车夫:“你怎么不走啊,出什么事了吗?”车夫回答说:“有一只螳螂挡在车轮前,不肯给我们让路。”
庄子觉得奇怪,就走下车亲自去看个究竟。原来有一只大螳螂用力地举起前爪,想要阻挡马车前行。看到这里,庄子想到:螳螂在昆虫中算得上是体型很大了,但它和车子比还差得太远,这样一只小虫子,居然要阻挡比它身体大好多倍的车子,结果不只有死路一条吗?
想到这里,庄子感慨地说:“可怜的家伙,你怎么不看看你的实力呢?你以为你举起前爪就能挡住马车吗?螳臂是挡不住车子前进的。”
退避三舍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春秋时期,晋国献公年老后宠爱妃子骊姬,要把骊姬的儿子立为太子,就杀了原来的太子申生。晋献公的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都害怕被杀,逃亡到国外躲避。
重耳先后到过很多国家。在齐国时,齐桓公待重耳非常客气,赏给他很多财物,还把本族的一个姑娘许配给他。重耳很想留在齐国,后来随从人员拿国家社稷来劝他,他才离开了齐国。后来他又来到楚国,得到楚成王的器重。
一天,楚成王与重耳一起吃饭,楚成王开玩笑说:“你回到晋国后,怎样报答我呢?”
重耳说:“楚国国富民强,要什么有什么,晋国有什么能够献给大王的呢?”
楚成王说:“你说得对,但你总不能什么表示也没有吧!”
重耳说:“要是我能够回到晋国,我愿意和楚国建立良好的关系。如果哪天两国发生意外的事情,兵戎相见,那么,在两军对垒时,我一定会命令我的军队向后撤退三舍(古代一舍为三十里)。如果这样做您仍不能原谅的话,我再与您交战。”
后来,流亡在外十九年的重耳得到秦国的帮助,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晋文公。不久楚晋两国发生战争,晋军果真像重耳当初对楚成王说的那样,向后退了三舍。
探囊取物
出自《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把手伸进口袋里拿东西。比喻办事情轻而易举,毫不费力。囊:口袋。
韩熙载是五代时期南唐著名的贤才。因为父亲被唐明宗李嗣源杀害,所以他决定离开中原,到南唐去效力。
李榖是韩熙载的好朋友,他知道韩熙载要走的消息后,就去为他送行。韩熙对李榖说:“我如果能够得到的南唐的重用当上宰相,那么我一定能够率军北上,迅速收复中原。”李榖听后说道:“我如果担任中原某国的宰相,那我就能够率军探囊取物般夺取南唐各国。”
韩熙载投奔南唐后,一直没有得到重用,更没有当上宰相。他的好友李榖却做了后周的大将,为后周立下了很多战功,受到后周朝廷的赏识。
跳梁小丑
出自《庄子·逍遥游》。比喻那些品格低下者为了达到个人私利或不可告人的目的,极尽捣乱、破坏之能事。
战国时魏国的相国惠施,在一次与庄子的谈话中说:“我家有一棵大树,树干臃肿不堪,树杈横七竖八的,木匠从它面前经过,连看都不看它一眼,这样的东西,即使再大又有什么价值呢?”
庄子说:“野猫和黄鼠狼十分狡猾,像小丑一样上蹿下跳,看上去很聪明,但却死在猎人的陷阱之中;牦牛身躯庞大,它能使自己很大,却不能抓老鼠。其实物体的大小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你能否物尽其用。你可以把家里的大树种植在广袤的旷野里,让它长得枝繁叶茂,为来往的行人带去阴凉。”
推心置腹
出自《后汉书·光武帝纪》。真心诚意地待人。
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建立新朝。很多汉朝宗室想要消灭王莽,恢复汉朝统治。刘秀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表。他率众起兵,后来与刘玄合兵一处,共同讨敌。因为比刘秀年长,刘玄被拥立为帝,刘秀被封为萧王。
刘秀击败铜马起义军之后,收编了铜马军,重用提拔很多降将。为了让降将安心跟随,刘秀把铜马军交给原来的军官统领,并对铜马军队不作防备。
刘秀的做法彻底让铜马降将放心了。他们私下里说:“萧王把自己的心放在别人腹中,我们还担心什么?我们要出生入死地跟随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