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楼拾珠:黄柏木作磬槌子

作者:刘心武 | 字数:1229
  黄柏木作磬槌子

  这是歇后语的前半句,后半句是“——外头体面里头苦”。这话是宁国府贾珍说的。一些读《红楼梦》的人总没弄清,贾珍虽然比贾母辈分低两辈,比他父亲贾敬和荣国府的贾赦、贾政低一辈,但书里故事开始时,他却已经是贾氏家族的族长,这在那个时代可是个非同小可的身份,贾珍在族务上不仅统管宁、荣两府,他的管理面还包括两府以外的所有贾氏族谱上挂号的人士,建造大观园他是总监工,贾母带领府中女眷和贾宝玉到清虚观打醮,他充当总指挥,大展族长威严,让仆人往躲懒的贾蓉脸上啐口水,把其他族中子弟都震慑住了。书中还有不少细节刻画他作为族长的善于周旋和应对,在家族败像频现的中秋节,开夜宴时大家忽然听到那边墙下有长叹之声,祠堂槅扇有开阖怪响,别人全慌了,他还能厉声叱咤,显示出体现在他身上的阳刚之气。

  过去的许多《红楼梦》评论都把贾珍当成个简单的反面人物来分析,特别是他与秦可卿的**关系,老仆焦大之骂,似乎把他钉牢在了耻辱柱上。我却认为曹雪芹并没有把他当作“反面教员”的意思,是力图把一个真实的封建贵族家庭的壮年族长的形象血肉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他有罪愆,也有光彩、有荒唐,也有魄力,种种因素汇聚在他身上,对这一角色我们不应该粗率地贴标签,而应该细致地分析他的存在方式与审美价值。我在自己开创的“秦学”中,考证出秦可卿的原型是康熙朝废太子胤礽的一个女儿,胤礽在小说中则以“义忠亲王老千岁”的符码隐现,按曹雪芹原来的写法,是因为宁国府冒极大风险收养了“坏了事”的“义忠亲王老千岁”的女儿,所以才终于遭抄家陨灭,“家事消亡首罪宁”正是这个意思,在收养的过程里,秦可卿名义上是贾蓉的媳妇,其实是贾珍的**,他们之间的爱情是真挚而深切的。在反复整理书稿的过程中,为了避文字狱,曹雪芹后来听取了脂砚斋的忠告,把已写好的文字删去了很多,又打了补丁,将秦可卿的出身说成一个从养生堂里抱来的野种。

  书里写到贾珍的话语,总是非常贴切于他的身份,性格鲜明,别具韵味。“黄柏木作磬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这个歇后语,是他在接收府里庄田之一的黑山村乌庄头送年租来时,因为乌庄头误以为贾府有宫里娘娘支撑,就一定富贵无忧,说出的带有自嘲意味的一句话。

  人最难得的是有自知之明。知己的同时当然还应该知彼。双知的情况下,对自己的劣势一面,应该有自嘲的能力。自嘲能化解焦虑、浮躁、恐惧与慌张。自嘲是软幽默,能在困境中令人软着陆。缺乏自嘲能力的人,即使在优势胜过劣势的情况下,也可能因为心理上的僵硬,而经不起变故,甚至经不起仅仅不过是谣言的冲击。贾珍能当着边远地方来的佃户头子说出这种“露家底”的话,显示出他在家族颓败情势下,还具有相当健康的心理状态,这也是他尚能在颓势中拼力一搏的本钱。

  抛开《红楼梦》,撇开贾珍,“黄柏木作磬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这个歇后语,也可以令我们生出许多的联想。世上的人和事,多有与这种磬槌子类似的,但能对此有清醒认知的,不多,能以此自嘲,坦率地面对命运,去努力改变、抗争的,那就更少了。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